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一般工贸行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有哪些
1、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等,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不得隐瞒、谎报或迟报。
2、全面安全管理 “厂中厂”安全管理:明确出租方与承租方的责任与限制,确保安全管理一体化,避免安全管理盲区。 风险管控、应急逃生等规范:对风险管控、应急逃生、劳动密集型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与有限空间作业等方面制定明确规范与要求,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3、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 依法履行“第一责任”。坚持依法生产经营。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兼职安全员职责 “一清”:明确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二查”: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执行情况,岗位违章违规作业。
工贸企业从业人员再培训学时规定
1、工贸企业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学时规定为每年不少于12学时。具体规定如下:一般工贸企业从业人员:每年的再培训时长需不少于12学时。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从业人员能够定期更新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特定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的再培训时长则不得少于16学时。
2、工贸企业的从业人员培训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初次培训时长至少为32小时,而每年的再培训则需不少于12学时。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的最低时长是32小时,每年的再培训时长则不得少于12学时。
3、新员工培训学时要求因行业类型而异。对于普通工贸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长要求不低于24学时。
4、该行业在培训不得少于12学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是为了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初次安全培训的时间要求不少于32学时,是为了让这些人员全面了解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学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对于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也不得少于20学时。
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
1、法律基础:该规定源于《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适用范围:适用于冶金、有色、建材等众多行业的工贸企业。责任主体:第一责任人:企业最高管理者,即主要负责人,被明确为粉尘防爆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员责任:所有相关负责人需在其职责范围内确保粉尘防爆工作的有效执行,企业需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各个层级人员的职责。
2、制定的《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包含的五章三十二条,是粉尘涉爆企业及其员工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章,也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执行粉尘防爆企业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的法定依据。
3、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 制定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确保制定针对粉尘爆炸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涵盖所有相关生产环节。控制粉尘产生并采取除尘措施 采用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生成,同时在生产区域安装有效的除尘系统。
4、法律依据:《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第六条 粉尘涉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粉尘防爆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粉尘防爆安全工作负责。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负责人及粉尘作业岗位人员粉尘防爆安全职责。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第六条,粉尘涉爆企业的负责人,包括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应对粉尘防爆安全负责。他们应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框架内,明确各自的职责,并确保粉尘作业岗位人员承担相应的粉尘防爆安全责任。
工贸企业应如何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工贸企业应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制定评估计划 明确评估目标、范围和时间表:确保评估工作有序进行。 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领导,成员包括各部门的安全员和业务骨干。 详细列出评估步骤、所需资源及预期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明确指导。
明确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首要程序。 企业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明确安全风险的种类、来源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评估方法可包括风险矩阵、定量分析等。依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为后续分级管控提供依据。
企业应遵循系统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制定全面、细致的风险辨识计划,包括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流程、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等的全面检查。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风险评估应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和风险后果的评估,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