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邓姓文化的海内外邓姓文化活动
1、邓姓宗亲会在香港由邓祐才与邓伟章代表,热烈祝贺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对邓州市政府的付出表示感谢。邓氏家族源自邓州,全球有超过700万人口,邓姓先贤如邓小平等对历史有着深远影响。邓氏后裔秉持敬祖传统,邓州市政府积极推动邓姓文化保护,邓伟章呼吁全球邓氏后裔关注故里发展,积极投资家乡建设。
2、年11月13日至15日,在邓州举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时,邓福恩宗亲再次拨冗、越洋过海回到故里参加活动。
3、年11月5日、6日、7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来自海内外近三百名邓氏代表,举办全球邓姓文化研究活动,为加强世界邓姓华人的联谊,促进邓姓文化的研究与宣传,促进邓氏宗亲间的交流,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4、南阳邓氏在当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因而在海内外邓姓人中都认为“天下邓姓出南阳”。南阳邓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西华侯邓晨,因跟随刘秀平定天下官拜常山太守,封房子侯,其后代子孙继承了他的爵位。另一支是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其后代邓训有五子一女,子皆封侯,女为太后,使邓氏一族显赫到极点。
5、进入春秋后,郑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邓氏女,并积极参与国家政事,表现出较高的见识和才能,展示了邓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春秋·桓公七年》载:“邓侯吾离来朝。”邓侯到鲁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通过访鲁,提高了邓在东周列国中的政治地位。
6、年以来,邓氏宗亲会经历了多次重要活动,如祭祖会、联谊会和编修族谱等,邓其伟会长和邓腾先生发挥了关键作用。邓氏家族的文化交流活动持续进行,湖北分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邓氏宗亲们团结一致,期待邓世鸿先生兑现他的承诺,为邓国春秋园建设贡献力量。
南阳牛氏文化研究会会议暨商会圆满成功
1、如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牛氏家谱·族谱旧序》载:“殷商无道,狎侮无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2、”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 “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3、之所以会出现襄阳与南阳的“躬耕地”之争,是因为诸葛亮既曾生活在襄阳,又与南阳有着不解之缘,他是先随叔父到襄阳投奔刘表,又因叔父病亡自己不愿投靠刘表,转入南阳并躬耕于此,所以襄阳有诸葛故宅,南阳则为躬耕之地,三顾茅庐的事就发生在卧龙冈上。
4、始祖: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
5、西华的‘女娲城’古遗址、淮阳的太昊陵,都向我们证实了伏羲女娲文化与周口这个地方有着很深的渊源。”10月30日下午,在周口饭店举行的2006周口与中华姓氏高层论坛上,著名考古专家、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世之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6、灿烂的南阳文化一位日本学者曾经这样说过:“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代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阳。”早在五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猿人”就生活在南阳盆地,他们用打制石器创造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